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服务阿里地区维管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更新时间:2023-05-17 09:44:28 | 编辑:杨娅娟
服务时间:2022-01-01 - 2022-12-31
服务对象:西藏阿里地区
服务背景
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同时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南部和西南部为深切的沟、谷及零星的冲击扇地带;东部及西北部地势相对平缓,形成宽谷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最高点为普兰县境内的纳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点在札达县什布奇附近的朗钦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对高差4894米。
阿里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西部,海拔高、气候多变、生态脆弱,是多种高原特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然而,由于阿里地区特殊的环境及气候条件,加上之前交通不便,很多地方是无人区,因此阿里地区是植物学研究相对薄弱的地区。目前国内对阿里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系统性科学考察相对较少,系统的调查主要是青海省生物研究所在1974年开展的西藏阿里地区动植物考察,报道了高等植物46科181属349种。后期也有一些学者对阿里地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一些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如王金亭等1982年对西藏羌塘高原高寒草原的基本类型与特征进行了初步调查,表明羌塘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88种,分属于38科138属,另有蕨类植物1种;周家福等2007年对西藏阿里西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鉴定记录到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19种,隶属于53科159属;李晖等2013年对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共收集到31 科90 属148 种(变种)植物标本及其种质资源的材料;杨孔2018年对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时,记录了维管植物46 科181 属349 种,其引用的应该是刘尚武等1974年的数据;还有些研究表明,阿里地区维管植物有670 种,其中种子植物663 种,隶属于51 科225 属,藓蕨类共5 科7 种。总体而言,由于阿里地区地域辽阔,过去考察的地区比较局限,植物资源资料较缺乏。近几十年来,阿里地区受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等影响,当地野生植物资源状况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近二十年来植物分类学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一些物种有不少进行了分类学处理,有些植物的科也变动较大,如何在阿里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利用其独特的植物资源是当前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因此,需要对已经报道的阿里地区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与编目,并且对阿里地区的各个县域进行系统的植物资源调查并编目,整合已有的资料得到阿里地区的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最终报告不仅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该地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服务成效
2021年及2022年共进行了两次科学考察进行维管植物资源的调查,科考历时40余天,行程11000余公里,主要对阿里地区的普兰县、革吉县、措勤县、改则县、噶尔县、日土县、札达县七个县进行了植物资源的综合考察,同时还深入到祖国羌塘无人区,包括西藏四大湖(纳木错、当惹雍措、色林错、扎日南木措)、圣湖(玛旁雍错)、鬼湖(拉昂错)与神山冈仁波齐,进入了喜马拉雅山脉腹地。本次科考共拍摄照片6000余张,录制视频100余个,采集植物标本300余份,经过半年来的内业整理,此次考察发现了一些国内标本非常少的植物类群及一些疑似新物种的分类群,也发现了一些植物资源在阿里地区的新分布,这些结果丰富了阿里地区的植物资源,为阿里地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目前已完成植物资源的鉴定工作及数据库资料的整理,已完成《阿里地区维管植物资源》一书初稿,将于2023年7月出版。
2022年的资源调查工作以“天上阿里,人间秘境—藏西北阿里地区植物资源科学考察记”为题在个人公众号上进行发表,阅读量达到2200多,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后以“西藏阿里—蓝天亲吻的秘密花园”为题在《森林与人类》2022年12期上进行发表,得到了一致好评。
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