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支撑猴面包树属植物多样性演化历史研究

更新时间:2025-03-17 16:12:15  |  编辑:杨娅娟  

服务时间:2015-01-01 - 2024-12-31
服务对象: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王青锋/万涛团队
服务背景
        猴面包树属(Adansonia)是锦葵科木棉亚科落叶乔木,全球仅存8种,其中6个种特有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其余两种分别分布于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在马达加斯加,猴面包树被称为“森林之母”,个体寿命可达上千年,因其巨大的体型和奇特形态,在当地形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全球无数旅行者慕名而来。猴面包树的果实可食用,树干储水丰富,树皮是手工制品原料,在干旱条件下,可为不同动物提供水、食物和庇护所,故又被喻为“生命之树”,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经济、生态和人文价值。国家野生植物库共建单位武汉植物园种质资源平台除了以华中、华东和青藏高原地区为重点调查和收集区域以外,还长期在非洲的重要区域,包括热带东非和马达加斯加等地区,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植物资源野外调查和收集工作。在长期的调查过程中,也逐渐聚焦重要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
服务成效
        马达加斯加、塞内加尔和澳大利亚的8个猴面包树物种野生个体的基因组遗传信息,综合使用多种方法,重建了猴面包树属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猴面包树属的物种分化始于距今约2100万年前,该时间远晚于非洲和澳大利亚板块的分离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形成。然而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基于不同位点或不同数据类型得到的系统发生信号出现了广泛不一致性。进一步基于基因组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已形成洲际隔离或马岛同域分布的猴面包树物种间,均检测到历史基因流信号,反映了猴面包树属的网状演化历史。依据历史同域分布和跨洋扩散及基因流的可能性评估,研究者认为马达加斯加应该是猴面包树属的起源和分化中心。该研究成果以“The rise of baobab trees in Madagascar”为题,于2024年发表在Nature上。
服务内容